供热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供热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
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科学数据证明,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
碳达峰、碳中和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根源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限制碳排放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这样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减排压力更加严峻。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对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于公民个人生活出行方式都会带来深刻变革。
供热行业新机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智能供暖新模式
供热行业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行业,供热质量是衡量民生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典型的传统行业管理体制落后。供热行业的监控设备和系统种类繁多,存在内部孤岛效应,缺乏统一的综合感知和管理平台,无法形成全网数据互通,无法感知全网运行状态。而过度采购往往会提高成本。也就是说,供热企业为了保证供热指标,通常会超量购买热能,由于热源价格上涨,热价不变,收益相对固定,因此供热行业面临成本压力。
供热运行自动化程度是不可忽视的新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天气和供热管网中的大量设备,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供热系统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并在供热系统中的能源优化、生产监控自动化、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减碳之路就是保障人的生态权利,追求人的生态幸福,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在实现碳排放目标的进程中,中国将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打赢这场硬仗!